52岁大叔高铁站突发心梗!医护接力架起“救心桥”
今年3月,52岁的张大叔搭乘高铁到达广州白云站时,突发剧烈胸痛,呼吸、心跳骤停,生命危在旦夕!
幸好现场群众、铁路工作人员立即为其呼叫120,紧急赶来的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(广州新市医院)的医护人员全力抢救,从白云车站到医院,不间断的心脏按压、心脏冠脉介入手术、打通血管植入支架、上呼吸机……急诊科、介入医学科、心内科、ICU多个科室无缝连接的抢救接力,终于把大叔成功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。
黄金30分钟:急救科的生死时速
今年3月,张大叔和妻子搭乘高铁从江西赣州到广州白云,列车达到白云站后,大叔与妻子走出候车大厅时,突发剧烈胸痛,呼吸、心跳骤停,妻子立马呼救,高铁站工作人员迅速帮忙抢救,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。
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(广州新市医院)急诊科紧急出动救护车赶到现场,就地开始抢救。
当时大叔的面色青紫,颈动脉搏动已经消失,瞳孔有散大迹象。但急救团队没有放弃,迅速建立给氧通道,球囊辅助通气,急诊科医护更是相互接力给予胸外按压,按压到第27分钟,终于让大叔停跳的心脏重新起搏!然而,这仅仅是但漫长救治的起点......
介入导管室:与心肌坏死赛跑的深夜战役
急诊科进行的CPR(心肺复苏)为成功救治争取了黄金时间,大叔的心跳恢复,但仍未恢复意识。转运途中,急诊科医生将心电图检查上传至医院胸痛群,医院胸痛中心一路开绿灯,继续这场分秒必争的生死救援。
入院时,张大叔还未完全脱离危险,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,这是被称为"寡妇血管"的致命病变。
“他在车上就跟我说不舒服,我没有重视,如果半路下车可能就不会这么严重......都怪我没有警惕......”张先生妻子心急如焚,一边哭泣一边恳求医护人员一定尽全力抢救。
心血管内科介入“精锐”团队迅速集结,开展紧急手术,凭借过硬的技术,娴熟控制导丝在扭曲的血管中灵活穿行。当球囊扩张、支架置入的瞬间,张先生闭塞的血管重新涌出血流!
抢救持续到晚上10点多,心内科团队仍没放松:“危机还不算解除,患者血压持续走低,上主动脉球囊反搏(IABP)装置!”
ICU十日:日以继夜的生命支持
血管虽然复通,张大叔情况依然不稳定,乳酸值>15mmol/L,氧合指数<100mmHg,血氧饱和度始终低于90%,室速风暴每小时发作20余次......为了不要前功尽弃,张先生被转入了重症监护室(ICU)。
每小时评估镇静深度、每两小时进行肺部复张、每四小时监测肢体灌注、每日进行纤支镜肺泡灌洗,动态调整压力通气敏锐调整PEEP参数,联合用药。
在ICU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,张大叔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下来,血氧饱和度突破90%大关,血压维持90/60mmHg,室早<5次/分钟,氧合指数280mmHg;72小时日以继夜不间断的守护,张大叔入院3天基本恢复清醒并成功脱离了呼吸机。
入院第9天,张大叔病情逐渐稳定,已无生命危险,在ICU医护人员及家属的陪同下转入了心内科普通病房。目前,大叔已出院回家继续休养。
出院当天,张大叔妻子不停地道谢:“这些天每天提心吊胆、以泪洗面,担心他回不来了!感谢列车上的好心人、白云站工作人员和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的医护人员,帮助我老公重获新生。”
ICU主任杨建民则谦虚表示,只要生命被成功挽救,所有付出和疲惫都不值一提。
医生提醒:心梗不能拖 要立即就医
心内科医生表示,急性心肌梗塞虽然发病突然,但约有50%~80%的病人在发病前1~2天或更长时间就有憋闷、乏力,胸痛、运动时心慌、气短并且呈现进行性加重症状等症状,当出现这些心梗警报信号时,市民不要拖延,要立即卧床休息,由家人运送到院或呼叫120急诊到场,同时避免劳累、负重、情绪变化等刺激。
部分患者以为症状轻微,稍微休息就没有大问题。杨建民主任提醒,心梗不能拖延,有冠心病史、“三高”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更要警惕,身体一旦出现不适,都应及时就医,避免情况恶化,耽误治疗。